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乃內地企業拓展市場理想基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在中央堅實支持、行政長官有力領導下,全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在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方面極具國際競爭力,絕對是內地企業拓展市場的理想基地。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8日在「香港:把握投資新機遇.開拓海外新商機」皖港交流會的錄影致辭全文:   尊敬的安徽省和合肥市的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非常歡迎大家出席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香港投資推廣署連同安徽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大型投資推廣活動 ---「香港:把握投資新機遇.開拓海外新商機」皖港交流會。首先,我想特別感謝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肥市人民政府,以及所有的協辦和支持單位對今次活動的鼎力支持。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一直以來國家是香港的最堅實後盾,憑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香港一直發揮自身所長,為內地改革開放貢獻力量,尤其是在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外資引進來上發揮重要的橋樑和中介作用。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七一重要講話中,就高度肯定了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並充分肯定了香港在國家發展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和貢獻。習主席明確指出,「一國兩制」是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他也提到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習主席的講話築牢了海內外各界對香港的信心。   ​事實上,隨着《香港國安法》在2020年順利實施,以及去年香港完善了選舉制度以落實「愛國者治港」這根本原則,「一國兩制」在香港行穩致遠的基礎得到保障,投資者的信心亦得以進一步鞏固。新一屆特區政府在今年7月上任後,在中央的堅實支持、行政長官的有力領導下,正全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開啓良政善治新篇章。   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商貿中心,香港在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方面都極具國際競爭力。一直以來,我們公平開放及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貨物、資訊和資金的自由流通;以及實行普通法制度和優良的法治傳統等,吸引了全球各地許多投資者到香港營商,匯聚世界各地資金、人才、機構和不同規模的金融和商業活動。香港絕對是內地企業拓展市場的理想基地。   安徽省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成員之一,經濟發展迅速,全省生產總值過去十年間年均實質增長超過8%,發展機遇龐大。港、皖兩地人員交流密切、經貿往來頻繁,是重要的經貿合作和投資伙伴。我們十分歡迎安徽省企業利用香港作為連接世界的平台,發展品牌、升級轉型,開拓全球各地的市場。就安徽以至是所有的內地企業而言,我誠意向大家推薦香港好幾個極具吸引力的方面。   首先,香港是內地企業首選的國際融資平台,提供上市集資渠道和多元化的資金。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總額在過去13年間,七度位列全球第一。   隨着創新產業近年高速發展,我們在2018年實施了新上市制度,便利同股不同權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還未有盈利甚至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以及已在境外上市的內地公司到香港第二上市。新上市制度加強了香港對新經濟產業的吸引力,截至2022年6月底,已有75家公司循新上市制度上市,首次公開招股集資總額超過5,800億港元。香港更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資中心。隨着在海外上市的內地企業所面對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斷增加,香港成為內地企業的可靠國際上市平台。事實上,截至今年6月,已有22家中概股發行人透過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回流香港,以市值計,它們合共佔所有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總市值超過七成。   ​今年1月,香港交易所推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制度,為有意在港上市集資的公司,提供另一條途徑。   此外,本港債券市場蓬勃,香港是全球安排亞洲國際債券發行最具規模的中心,佔2021年亞洲國際債券發行額的34%。香港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中心。去年我們推出了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我們歡迎內地企業來香港發債,包括綠色債券。   此外香港也十分適合作為內地企業管理國際業務的總部。香港有大批經驗豐富、具國際視野的人才,可幫助內地企業統籌和管理海外業務。   內地企業也可以用香港作為海外業務的財資中心,以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和提高營運效率。香港銀行體系的存款充裕,資金池既深且闊,一般商業借貸和銀團貸款的成本比內地便宜得多。此外,特區政府還會向利用香港作為企業財資中心的企業提供減半的稅務優惠。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亦着力推動科技創新,善用自身的科研優勢,跟粵港澳大灣區的兄弟城市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把整個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級的創新科技中心。例如,我們將連同深圳組成合共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 ,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十分歡迎內地其他省市的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充分利用我們創科發展的協同效應。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我剛才就內地企業如何借力香港這個平台發展,講了一些方面,其實香港還有很多優勢,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的同事很樂意進一步向大家說明,在各方面為各位提供服務。最後,我祝願今天的交流會圓滿成功,祝各位身體健康,事業宏達。謝謝。
http://dlvr.it/SWJfCT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元宇宙音樂 Metaverse Experience Zone @ BUSINESS GOVirtual 2022

MUXIC 以科技帶動音樂界的潮流和嶄新體驗! Metaverse Experience Zone @ BUSINESS GOVirtual,將有不同的音樂人與元宇宙技術融合,帶動觀眾進入元宇宙世界! 大家除了可以親身體驗元宇宙虛擬音樂會樂趣外,亦可與歌手進行互動。 元宇宙體驗館️ @BUSINESS GOVirtual科技博覽及會議日期:7 月13-15日 地點:灣仔會展 演出時間表: 7月13日 (星期三) 11:00am Charlie 葉倬寧 2:30 pm Rex 陳雋良 4:30 pm Emmy 黃駿欣 7月14日 (星期四) 4:30 pm 白嘉倩 ================================ BUSINESS GOVirtual科技博覽及會議 實體參與 | 13-15 July 2022 | HKCEC 灣仔會展 資料來源 : https://zh.govirtualexpohk.com

業聚醫療宣佈上市 首間位於科學園醫療器械公司創香港醫療科技新里程

(香港,2022年12月16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舉辦「人才薈萃研討會」(Talent Game On),集合創科行業領袖、園區公司和「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畢業生,為應對香港創科人才挑戰共商良策。  隨著亞洲和全球各地積極招攬創科人才,香港必須把握自身的多重競爭優勢,構建重要的科研人才網絡,以推動香港作爲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科技園公司致力構建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並積極創造更多新機遇,使香港成為全球和本地創科人才匯聚的樞紐,以實現國家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政府最近公布的人才政策,對香港在人才爭奪戰中起到推動作用,而我們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吸納海外人才,同時保留本地人才,並團結不同業界的持份者,將想法變成行動,以應對挑戰。」 香港科技園人才及人力資源總監王秀麗表示:「科技園公司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合作,透過不同的人才培育計劃,在創科生態圈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們為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人才提供培訓、工作坊以及工作體驗,共同創新並激發新意念,致力構建充滿活力的創科社群。我們必須好好發揮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的優勢,激勵本地和國際人才,令他們了解香港可以成為他們發揮潛能同時取得成功的舞台。」 活動的另一個重點為爐邊會談:「打贏人才戰」,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與多位業界領袖展開深入討論,出席者包括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聯想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何一凡女士,以及Lalamove人力資源副總裁暨東南亞地區總經理余浩然先生。一眾講者就行政長官在十月發佈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人才相關的舉措分享意見,包括設立 (香港,2022年12月22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支持政府公布《香港創 (香港,2022年12月23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祝賀夥伴公司業聚醫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業聚醫療」或「集團」)成功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為本港蓬勃發展的醫療科技產業奠下新里程碑。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香港歡迎所有尋找機遇、願意成就未來的創新先鋒。業聚醫療是一個很好的本地孕育的例子,他們善用香港的優勢,以及科技園公司遍及全球的網絡,在過去20年專營創新的心血管介入醫療方案,拯救無數病人和滿足臨床的需求。集團一直堅持設計和製造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