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證監措施有助香港資本市場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中國證監會宣布進一步擴展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相關舉措對這項安排在新階段發展具標誌作用,為香港資本市場深化發展帶來喜訊。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資本市場取得了寬廣而具深度的發展,透過不斷搭建和提升金融基建,匯聚國際資金和人才、加上創新改革的精神,以高效靈活的市場,創新多元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服務國家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香港也發展成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並造就了自身經濟的持續發展。   回望這發展過程,概括而言,就是找對方向、堅定向前、穩步推進、持續深化。以聯通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例,2004年本港銀行開展個人人民幣業務,其後一直發展,推展至涵蓋企業的匯兌和跨境貿易結算的需要;2014年滬港通開通,首次開創了渠道讓投資者和企業能直接參與兩地股票市場。其後發展不斷逐步深化,從滬港通到深港通、從股票到債券、從現貨市場到衍生工具,為國際和內地的投資者提供越趨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的工具。隨着兩地市場各項互聯互通機制的成功實踐,創造了風險可控、以在岸交易的模式,促成在岸和離岸兩地投資者的互利共贏,亦創造了前所未見的跨境市場流動性和活力,也助力了國家金融市場對外的有序開放。而中國證監會上周五宣布進一步擴展互聯互通安排,更將進一步加快這個發展,為香港資本市場的深化發展帶來了喜訊,特區政府衷心感謝。   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上周表示,(一)將推動把符合條件的在香港主要上市海外企業證券納入港股通合資格證券範圍;(二)研究允許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以及(三)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   這三項舉措對香港資本市場發展的意義是什麼呢?   (一)推動把符合條件、在港主要上市的海外企業證券納入港股通合資格證券範圍,可以讓內地投資者在風險可控的環境,透過港股通投資這些海外企業的股票。此舉有助提升這些證券的流通量和估值,有利吸引更多與內地有密切業務聯繫的優質知名外企到港上市,提升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獨特性,也有助內地金融市場進一步高質量開放。   (二)允許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這安排可發揮一石二鳥之效,在降低內地投資者的匯兌風險和成本的同時,也可增加在港人民幣投資工具的選擇,有利深化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和深度。「一隻股票、雙幣選擇」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交易彈性及誘因。在今年初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成立的工作小組,已經為可能出現的技術挑戰做好準備,包括計劃設立雙幣股票市場莊家制度,以及寬免市場莊家相關股票交易的印花稅,以提高以人民幣計價股票的流通量。我們計劃在年內向立法會提交有關的條例草案。   (三)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此舉將為通過債券通等渠道投資國債引入另一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連同早前宣布的利率互換通,可讓境外投資者對沖人民幣資產息率波動的風險。透過便利香港和海外機構更好管理相關投資風險,有助提升國債市場的流動性並降低買賣差價,進一步擴大國債市場的國際參與度和認受性,更有助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促進香港發展為更全面的離岸人民幣樞紐和風險管理中心。   可以說,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安排一直在深化和拓寬,以上的三項舉措對這項安排在新階段的發展有標誌作用。在內地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高質量深化發展的過程中,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國內境外的離岸市場、唯一兼具普通法制度且與國際市場完全暢順銜接的金融中心,香港的資本市場也站在新階段的新起點。我們要以創新思維、不斷變革,更積極主動的對接好國家的發展戰略和需要,引領香港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使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為國家作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貢獻!
http://dlvr.it/SXlCBh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元宇宙音樂 Metaverse Experience Zone @ BUSINESS GOVirtual 2022

MUXIC 以科技帶動音樂界的潮流和嶄新體驗! Metaverse Experience Zone @ BUSINESS GOVirtual,將有不同的音樂人與元宇宙技術融合,帶動觀眾進入元宇宙世界! 大家除了可以親身體驗元宇宙虛擬音樂會樂趣外,亦可與歌手進行互動。 元宇宙體驗館️ @BUSINESS GOVirtual科技博覽及會議日期:7 月13-15日 地點:灣仔會展 演出時間表: 7月13日 (星期三) 11:00am Charlie 葉倬寧 2:30 pm Rex 陳雋良 4:30 pm Emmy 黃駿欣 7月14日 (星期四) 4:30 pm 白嘉倩 ================================ BUSINESS GOVirtual科技博覽及會議 實體參與 | 13-15 July 2022 | HKCEC 灣仔會展 資料來源 : https://zh.govirtualexpohk.com

業聚醫療宣佈上市 首間位於科學園醫療器械公司創香港醫療科技新里程

(香港,2022年12月16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舉辦「人才薈萃研討會」(Talent Game On),集合創科行業領袖、園區公司和「明日創科領袖培訓計劃」畢業生,為應對香港創科人才挑戰共商良策。  隨著亞洲和全球各地積極招攬創科人才,香港必須把握自身的多重競爭優勢,構建重要的科研人才網絡,以推動香港作爲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科技園公司致力構建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並積極創造更多新機遇,使香港成為全球和本地創科人才匯聚的樞紐,以實現國家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政府最近公布的人才政策,對香港在人才爭奪戰中起到推動作用,而我們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吸納海外人才,同時保留本地人才,並團結不同業界的持份者,將想法變成行動,以應對挑戰。」 香港科技園人才及人力資源總監王秀麗表示:「科技園公司與各持份者保持緊密合作,透過不同的人才培育計劃,在創科生態圈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我們為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人才提供培訓、工作坊以及工作體驗,共同創新並激發新意念,致力構建充滿活力的創科社群。我們必須好好發揮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的優勢,激勵本地和國際人才,令他們了解香港可以成為他們發揮潛能同時取得成功的舞台。」 活動的另一個重點為爐邊會談:「打贏人才戰」,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與多位業界領袖展開深入討論,出席者包括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聯想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何一凡女士,以及Lalamove人力資源副總裁暨東南亞地區總經理余浩然先生。一眾講者就行政長官在十月發佈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人才相關的舉措分享意見,包括設立 (香港,2022年12月22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支持政府公布《香港創 (香港,2022年12月23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祝賀夥伴公司業聚醫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業聚醫療」或「集團」)成功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為本港蓬勃發展的醫療科技產業奠下新里程碑。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香港歡迎所有尋找機遇、願意成就未來的創新先鋒。業聚醫療是一個很好的本地孕育的例子,他們善用香港的優勢,以及科技園公司遍及全球的網絡,在過去20年專營創新的心血管介入醫療方案,拯救無數病人和滿足臨床的需求。集團一直堅持設計和製造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