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制訂創科藍圖 釐定發展方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香港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創科產業發展及應用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績,整個創科環境和氛圍也有非常積極正面的轉變。政府正為未來五至十年的創科發展制訂藍圖,明確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以更好協調和統籌相關支援政策。   他說,香港創科故事已翻過起步加速的一章,接下來將努力全速飛躍。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1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創新科技是推動經濟革新、加速發展和擴大發展容量的核心驅動力,也是主導各地未來興衰的決定性因素。在全球增長動力放緩之際,創科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提升生產力和創造優質就業機會,讓整個社會持續繁榮和向前邁進。然而,怎樣才能讓創科事業發展得更活潑有力、更有朝氣、更具創意和更有生命力,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如果成功的創科故事真的有黃金方程式,那麼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須擁有像孩子的好奇心、少年追夢的動力、成年人的幹練和毅力,以及長者的睿智。在互動中探索、實踐中求證,不斷為社會和人類發展提供方案、解決痛點,為人類更美好的生活和持續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將是既振奮人心又感動的創科故事,更能保持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   創科動力 夢想啟航   近年,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相關學科 (STEM)教育在各級院校日益受重視,氛圍越見濃厚。為了讓年青力量在不同階段都能探索創科發展和參與其中,我們既增加向中小學提供創新科技探索的資助,也為大學提供研究基金和提升實驗室設備的資源,以及鼓勵和協助大學生投身創科行業的奬學金及實習計劃等。而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及傑出創科學人計劃等,亦有助匯聚海內外的創科人才。   在特區政府推動、持份者通力合作下,專上院校透過開辦各類型的STEM課程,致力培養未來創科發展所需的人才。近年,STEM課程畢業生人數持續上升。自2022至23學年起,八所大學都增設了智能製造工程及科學數據分析等領域的新課程,更突破傳統框架,開辦了不少將STEM與不同學科結合的跨學科課程,例如人文及數碼科技、藝術及科技及生物科技、創業與醫療管理等,為同學開拓新視野之餘,亦增強香港在不同領域的人才庫。   為了更好地向社會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大眾介紹及推廣本港的創科工作成果,創新科技署自2008年起每年舉辦創新科技嘉年華,匯聚不同界別的機構和持份者,展示本地具代表性的創新科技發明及研究成果。這項盛事更成為很多家庭和小朋友每年最熱切期待的活動之一。   今年的創新科技嘉年華主題是創科力量 夢想啟航,將於周六開始、一連九日(10月22至30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今年的嘉年華共有54個夥伴參展,包括多家大學、研發中心、政府部門和機構,它們將各自展出科研、創新應用或產品轉化的成果。此外,除了有約40場由專家及學者主講的網上講座外,也會舉辦過百場不同主題的創科網上工作坊,例如元宇宙工作坊、滑翔機模型製作、人工智能遊戲工作坊等,讓一家大小都可以齊齊參與。適逢今年是國家發展載人航天工程30周年,國家亦正展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包括首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今年的嘉年華特別設有航天展區,讓市民了解香港對國家航天發展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嘉年華期間會同時舉辦城市創科大挑戰創意展。這項大挑戰旨在鼓勵全民發揮創意思維,啟發以創科協助市民應對日常生活遇到的難題,共同推動香港的未來發展。去年勝出比賽的大學/大專院校組及公開組的優勝者,在創新科技署的資助下,經過大半年的培訓及將參賽構思不斷優化,已成功製造出原型。在創意展上,這些原型將會透過模擬情境,包括老人院舍及餐廳等,首度向公眾展示及供試用,大家將可先睹為快。可以說,這類的比賽有助社會各層面更廣泛地參與創科的嘗試和實踐,也讓巿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創科帶來的實質改變,有利為社會營造更普及的創科氛圍。而緊接嘉年華的另一個創科相關旗艦活動,將會是本月底開鑼的香港金融科技周。   突破界限 共創非凡   國家十四五規劃既把香港定位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本港金融科技發展蓬勃,有着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目前已有逾600家金融科技公司,其中有約三分之一來自海外,它們的業務涵蓋移動支付、跨境理財、機械理財顧問、財富及投資管理、合規科技、虛擬資產交易等範疇。金融科技塑造了創新的商業模式,以更切合個人化需要且安全便捷的服務,提高金融業競爭力和更良好的消費者體驗。   一年一度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將於10月31日至11月4日舉行,主題是「突破界限 共創非凡」,吸引了不少嘉賓和參展商積極參與,當中包括超過500家國內外機構和超過200名來自內地、歐美和亞洲多個國家的演講者,他們將透過線上或線下參與活動。今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亦乘着第三代互聯網(Web3)及元宇宙等構思而加入新元素,包括將以先到先得的方式,以非同質化代幣(NFT)形式向參加者派發限量版的出席證明協議(POAP)代幣。代幣持有者屆時可透過3D掃描製作其專屬虛擬化身,為來賓提供全新體驗,日後並可憑代幣優先參加其他行業活動。   特區政府將於金融科技周發布有關虛擬資產在香港發展的政策宣言,內容涵蓋我們的願景和策略、監管制度、對於開放投資者接觸虛擬資產的取態,以及為把握虛擬資產帶來的技術優勢推出先導項目。政策宣言將清晰表達政府立場,向全球業界展示我們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的願景,以及與全球資產業界一同探索金融創新的承擔和決心。   創科故事 提速起飛   香港在大學基礎科研方面擁有顯著優勢,我們擁有五所全球100強的大學、兩所位列全球前40名的頂尖醫學院,以及為數眾多、在不同領域享譽國際的世界級權威專家和具豐富國際合作經驗的優秀科研人才。香港至今已設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以及22間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證明我們在科研工作方面獲得國家和國際所重視和肯定。   在國家堅實支持下,香港加速發揮自身優勢,過去五年共投放了逾1,500億元,在推動科研、培育人才及發展基建等多方面支持創科發展,包括注資100億元成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推動環球科研合作,平台至今已成功吸引海內外30多所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與本地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而創新及科技基金推出20多年來,亦孕育了不少研發人才、初創企業和已經落地的研發成果,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資。基金每年的支岀由2013至14年度的逾七億元,增加至2021至22年度約40億元。基金轄下設有不少計劃資助大學和私營公司等進行應用研發,並推動科技研究及成果轉化。過去五年,已為研發機構與公司提供了合共近58億元的資助,以支持本地研究及發展工作;並透過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向六所大學提供協助研發成果落地轉化的資助。這些例子都展示着我們透過積極結合官產學研的力量,以加快推動香港創科的發展。   總體而言,香港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創科產業發展及應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整個創科環境及氛圍都有非常積極正面的轉變,且成效漸見。但是,從前瞻部署角度來看,我們的創科發展仍存在不少須加強和補足的環節。我們要將創科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發揮好支撐和引領作用。特區政府正為未來五至十年的創科發展制訂藍圖,明確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以便更好協調和統籌相關的支援政策。   科技的發展都有過程,成功的故事總有曲折。香港的創科故事已經翻過起步加速的一章,接下來將會是努力全速飛躍的階段,我們對此充滿拼勁、熱情和期盼,並已做好準備。這將有利於香港進一步增強發展動能,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也讓香港能更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作出貢獻。
http://dlvr.it/Sb94VS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

元宇宙音樂 Metaverse Experience Zone @ BUSINESS GOVirtual 2022

MUXIC 以科技帶動音樂界的潮流和嶄新體驗! Metaverse Experience Zone @ BUSINESS GOVirtual,將有不同的音樂人與元宇宙技術融合,帶動觀眾進入元宇宙世界! 大家除了可以親身體驗元宇宙虛擬音樂會樂趣外,亦可與歌手進行互動。 元宇宙體驗館️ @BUSINESS GOVirtual科技博覽及會議日期:7 月13-15日 地點:灣仔會展 演出時間表: 7月13日 (星期三) 11:00am Charlie 葉倬寧 2:30 pm Rex 陳雋良 4:30 pm Emmy 黃駿欣 7月14日 (星期四) 4:30 pm 白嘉倩 ================================ BUSINESS GOVirtual科技博覽及會議 實體參與 | 13-15 July 2022 | HKCEC 灣仔會展 資料來源 : https://zh.govirtualexpohk.com

本末科技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

香港 – 2022 年 10 月 24 日 – 本末科技作為一家機器人動力模組的研發及生產公司,致力於提供無減速器的直驅型精準動力方案。公司今天宣布正式完成A輪融資,募集近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由松禾資本和聯想創投聯合領投,某知名產業投資方和毅峰資本跟投,五源資本和奇績創壇等現有股東增資,並由北拓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本末科技計劃將所募資金主要用於技術研發,後續將加強市場拓展與生產投入。 本末科技首席執行官張笛先生表示:「我們十分欣喜能夠得到頂尖投資者的支持,協助推動公司實現願景,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可以直接替代各類減速器的直驅型精準動力方案。鑒於一系列技術上的突破,公司已連續12個月錄得每月30%的營收增長。公司直驅電機產品的主要客戶包括科沃斯、追覓;而輪足機器人產品的客戶則遍佈科技企業與知名高校,例如商湯科技(SenseTime)、紫川科技(Purple River)、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加利福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等。通過本輪融資,我們將持續推進直驅技術的研發,同時也充滿信心可引領更多的技術落地,進入市場並藉以改善大部分人們的生活。」 圖一: 本末科技主要產品系列 本輪聯合領投方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郭琤琤女士表示:「本末不僅在直驅電機上擁有較長的沉澱和技術優勢,隨著直驅滲透率提升,相關產品將擁有較大的成長機會。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在輪足機器人領域上的鑽研,本末在全球的先發技術上和產品成熟度上均有優勢,充分結合了輪式和足式機器人底盤的各自優點,相信可顯著改善現有部分實體場景的機器人應用體驗,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 聯合領投方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合夥人王光熙先生表示:「聯想創投把機器人看作未來各行各業在智慧物聯網中關鍵的一環,也是跟人、介面能直接在執行物理層面交互的終端。機器人賽道存在很大的市場潛力,比如傳統減速機以及相關的鐳射定位、毫米波、雷達等技術加速落地,為機器人釋放潛力,進入更多應用場景。同時,業界也在探索機器人更高效的運動方式,例如機電一體化。本末科技的直驅型精準動力方案,為機器人帶來了更低運行的背景噪音、更高的機體空間使用率。這種開創性的優化升級,對於加速機器人進入各種